抖音帶貨真的能賺到錢嗎
今天,講個真實的故事。
我的一個朋友牛哥,帶著抖音帶貨一晚上能賺100萬元的美夢,在2019年下半年底組建團隊,信心滿滿地開始了短視頻創業之路。
招人,買設備,招聘直播,布局賬號矩陣,各種嘗試……
我記得他打算抖音帶貨創業時,我就說,互聯網行業看似都是機會,但是也許都是陷阱。
我們看到在臺上光鮮亮麗的網紅,那都是百萬里挑一,跟明星成名差不多。
那么抖音帶貨真的能賺到錢嗎?很難。
記得,抖音里面有個老頭很紅,這兩年主要做抖音培訓,教會大家如何抖音帶貨,看到很多人的成功確實激發了很多新手入行。
所有的行業都是這樣的,專業的割外行的,特別是創業項目。
做培訓的在路上收割所有想學習創業的人,不管你抖音帶貨有沒有成功,但是他們在路上都賺到了錢。
抖音培訓,短視頻,等,培訓招商是個好機會。
牛哥本以為自己走上了一條康莊大道,可以像風口里的豬一樣,一下子飛起來,像網上的那些網紅一樣打開直播就嗨翻天,小黃車一上線就能日進斗金,但是沒想到,風口里的豬沒能飛起來,摔在地上,死的很慘。
牛哥前幾天來湖州找我喝茶,總結了一下這次的抖音帶貨創業過程,6個月時間,一共虧損了50萬元。
從開始進入這個行業,都是費用在燒錢維持著數據,維持著經營,但是最終還是沒有看到希望。
粉絲也有,帶貨也有訂單,但是那些引流的垃圾產品,一單基本上也盈利不了幾毛錢,但是每天的主播,流量費用,打榜等費用擺在那里呢。
所以,從對互聯網直播新事物的新奇,到興奮,到郁悶,到傻眼,再到失望,絕望,痛苦,平靜,離開……
經歷了這么多之后,牛哥說,自己錯了,原來抖音直播也不是那么好玩的。
經過資產清算,電腦啊,手機啊,攝影設備器材這些設備該賣就賣,感覺自己輕松多了,在過去的創業6個月時間里,他說就像是在地獄走了一遭一樣。
很累,很忙,但是虧損嚴重。
我說,每個行業都是專業的人和公司才會有機會。
牛哥說,不,專業也不行,我有好幾萬的攝影器材,有專業的攝影師,有經驗的視頻團隊,還有編導,有運營,還有好的主播,還有專業的化妝師……
但是,這個市場的盈利難度遠高于我們的想象,所以,放棄了,退出。
牛哥說,經歷過這一次,他說很多初創的抖音創業者,一開始對于新事物很興奮,也會舍得交很多錢去學習,各種付費的圈子,抖音培訓等,渴望借助這一波紅利期發家致富。
但付費學習培訓班這么多,真正有良心有干貨的不多,很多都是以前做其他培訓的臨時轉型過來做抖音培訓的。
任何紅利和機會一開始都是出于野蠻的蠻荒時代,因為各種機制的不完善可以讓第一波人吃到螃蟹,這些人會營造出一種賺錢很容易的錯覺。
但是,與之同時快速發展的就是專門割韭菜的培訓班,而且價格很貴。
如果你在行業內沒有自己人直接帶著玩的話,是很容易被掉坑被割韭菜的,在銷售市場上,只有成交,只有收割。
我一個朋友就是做這個行業的,我說,你們培訓的學員這么多,他們干不成怎么辦?這些人進入了一個自己不熟悉的行業虧損了,你們這不是割韭菜嗎?
朋友說,大家都在割韭菜,你不割別人也會割,這是智商稅。
牛哥就是這樣,滿懷信心進入了抖音帶貨行業,但是絕望而歸。
這也許是很多抖音直播和短視頻帶貨領域創業者的現狀,真正成功的人不多。
哪些人更容易成功?
已經掌握頭部資源的人。
比如,最近的明星做直播的,周濤,羅永浩等。
自帶流量,而且官方海量流量,大家不是平等的。
我們大多數人看到了很多人直播到貨幾個億,看到他們賺了很多錢,其實卻忽視了背后的這些隱形實力和資源。
2010年,我曾經進入到團購網創業領域,結果和很多小白進入互聯網行業一樣,滿盤皆輸,全部虧損了50萬左右。
都是費用,都是成本。
很多行業看似很忙,但不賺錢。
你需要一個創業的機會,人家就是靠賣機會賺錢的,所以加盟連鎖模式都是輕資產模式,公司只需靠賣系統賺錢,賣服務賺錢,賣管理賺錢,賣培訓課程賺錢,重資產的投入都交給了加盟商。
比如,我以前的行業,百貨零售。
這個行業的大咖就是哎呀呀,名創優品,名創優品的公司直營管理模式+加盟商投資模式使得名創優品快速發展壯大,開一間名創優品的店需要投資200萬左右。
其中加盟費20萬,保證金80萬,還有裝修費,房租等。
有些名創優品的加盟商每天都排隊買單,生意很好,一天的營業高達10萬左右,太賺錢了吧!
所以,很多加盟商考察后就馬上回去找店面了。
但是,我們所不知道的是公司開的樣本店生意是很好,但是呢,月租金可能超過了100萬。
事實上,在創業這條路上,二八法則永遠存在,很多人其實都賺不到錢。
哪些人能賺到錢?
1、對金錢有強烈欲望。
2、有資源,有實力。
3、內行人,專家型。
4、定心定位,全力以赴。
而且,每個能賺到錢的人,都做出了普通人無法承受的犧牲。
最近最火的兩個詞是在線和在家。我大概從上個星期開始,每天能會接到十幾個企業的電話,大家都非常困惑,想知道當下這種情況,如何能用線上的能力,彌補企業的損失。
昨天,混沌有一個同學跟我提了一個問題,很有代表性。他問,什么樣的產品在抖音最好賣,或者說在抖音上做什么事情最重要?
其實,并不是所有產品都能在抖音端賣出去,尤其是比較貴的,像教育產品、奢侈品、咨詢服務、培訓服務,客單價都太高。
現在很多人比較迷茫,快手火就上快手,抖音火就上抖音。其實,流量平臺并不適合所有企業。大家首先要自檢業務,看產品是否適合抖音,適合微信,適合小紅書。新媒體平臺挺多,玩法也挺多,只要做對事,不論在哪個平臺都是能開花的。
舉個簡單的例子。很多人問我,抖音和快手有什么區別?
和大家分享一個數據,抖音和快手每天的活躍指數是不一樣的。抖音在晚上9點到12點之間特別活躍。快手是晚上6點到9點之間特別活躍。抖音的用戶因為在一二三線城市為主,下班時間比較晚,所以活躍時間也比較晚。而快手的用戶一般在三四五線城市,下班早,用戶開始活躍的時間也早。
很多人都很關心線上營銷怎么快速提高業績或者高轉化,但是一定要注意到的是,它需要一定的運營時間,也要有耐心,很多企業總想一口吃成胖子。總想走捷徑,你會發現會特別浪費時間,而且投入產出比也不穩定。
我有一個客戶賣床上用品,他發現線上火了,就把他家所有的床上用品放在天貓、京東、微信、小紅書上,結果什么也賣不出去。后來我們幫他做市場調研,發現年輕人不喜歡那種特別大花大紫的床罩,喜歡素色、單色。所以他們把所有的床上用品全部改造成素雅的,走日韓風,銷量馬上就上去了。
所以,你必須充分了解方法論。
抖音是現在最活躍的新媒體平臺,日活用戶超過3億,月活用戶超過5億。所以,今天我們以抖音為例,介紹新媒體平臺如何帶動企業線上流量實現高轉化。
什么樣的產品在抖音上最好賣?
為什么要先說產品?因為我們在給很多產品做轉化時,經常整個營銷流程都走完了,最后發現產品出問題了。產品出問題,永遠是最大的硬傷。
瑞幸咖啡的錢治亞說過一句話,我覺得很有道理,“任何一個品類,尤其是食品,都值得用網紅的形式再做一遍。”
我們可以看到,之前沒聽說過的一些產品,上了抖音快手之后,一下子火了。首先,我想和大家分享這些網紅產品火起來的邏輯是什么。
1. 好看。 消費者選擇為顏值買單。舉個例子,我有個客戶賣大米的,大米質量非常好,但是這個品類非常難轉化,因為同質化產品太多了。我們幫他找了國內9個設計師,以“鼠年”為文創元素設計了九款大米的包裝,后來在禮品市場走的特別好。
但是也不強調過度包裝。我們看到一些燕窩產品,里三層外三層地包起來,這不是設計感。
2. 好吃。
如果你是做食品的,口味一定要好,口味好才有復購。
比如一款給女孩子大姨媽期間喝的暖身飲料,功能很好,但是味道就很難讓人堅持復購下去。
3. 整個產品體驗要好。從用戶看到、買到、拿到,整個鏈條有沒有問題。
我去年選的一個產品,寄到我家的時候,整個包裝已經破掉,看起來臟兮兮的,這種對用戶體驗來說是非常可怕的。
4. 產品原材料一定要健康。現在大家對生活品質要求非常高,原材料包括包裝要環保天然無污染,這點也非常重要。
總結下來,其實產品可能還是那些產品,但是在設計上、功能上、包裝上做一些優化,就可以幫助我們在傳統商品的紅海中,切一塊藍海的市場。
什么樣的企業適合做抖音號?
首先,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做抖音,但確實所有的企業都需要重視抖音,尤其是當你的同行已經在抖音上取得很大轉化的時候。
抖音適合什么樣的企業?目標客群年輕化的企業。
目前抖音的日活已經超過3億,從年齡上看,35歲以下的人群占比超過90%,其中女性用戶(購物主力)比例要大于男性用戶。
這部分人有什么特點?重度社交、喜歡嘗新,對價格相對不敏感。
從行業上來看,旅游、美食、教育、養生、科技,都是非常適合在抖音上做轉化的。
現在很多教育公司還在猶豫要不要做抖音,從我的角度看,教育是最需要做抖音的行業。做教育類內容的時候有兩個切入點,一個是找到專業人士做專業知識的分享。另一個是做一些學習方法的分享,從更貼近學生生活的角度去吸引目標粉絲,這兩種方法從轉化角度來看都是非常有效的。
包括科技類的公司,從產品的功能出發,結合日常生活使用場景,提供一些技巧性的使用說明,都非常受到年輕人的歡迎。
最后,不同行業怎么做,萬變不離其宗,還是我們的核心產品,一定要和大眾娛樂做一個結合點。
自己做號,還是外部投放?
很多企業覺得做抖音號投入太大,覺得可以直接找紅人代言,或者只想投信息流廣告,你會發現,這樣的轉化不是特別好。
提供一個數據,自己做賬號,比外部投放的轉化率,要高出3-5倍的差距。
如果你能夠有自己的固定粉絲池,做一些沉淀,在此基礎上再去做轉化,相對而言是更有效的長期轉化方式。
當然更好的辦法是兩條腿一起走,我們業內叫“雙軌制”。
1. 先做一些企業的個人號(培養一些企業內部的個人網紅),同時快速積累粉絲。相對于企業號來說,個人號更容易快速漲粉和電商變現。
2. 同時找抖音平臺和網紅個人合作,互相導流,解決粉絲積累的時間差。
公域流量還是私域流量?
現在很多人還是覺得只要在抖音上做投放,觸及更多的用戶,就可以直接帶貨變現。我覺得這還停留在非常粗放的流量思維上面。
抖音運營已經邁入2.0時代,它現在更強調用戶思維。
什么叫用戶思維,我把我的用戶特定在某一個領域里,比如特定年齡、性別、學習、愛好等等,在這個領域里面建立競爭壁壘,針對私域用戶進行精細化運營,持續挖掘品牌里的價值變現。
做好品牌有什么好處?在抖音上就直接能賣貨,一條視頻做好了,50萬、500萬的銷售額都非常輕松。
此外還可以沉淀到自己的私域流量里,導流到淘寶店、天貓店、以及自己的APP和社群。這些才是抖音2.0運營的重點。
哪些內容形式可以借鑒?
1. 動畫。
很多人覺得動畫這種方式比較好,動畫帳號過去確實一段時間漲了很多粉絲,但是制作成本實在太高了,我覺得它不太適合企業(動畫和漫畫公司除外)。
2. 辦公室日常。
我們發現很多公司,尤其是小公司經常放一些辦公室的日常,我很不理解。因為這種辦公室日常和工作場景的視頻只適合于大公司和明星公司,所以大家就不要在這條路上再去探索了,真的很浪費時間。
3. 結合產品功能和消費場景做內容。比如小米這種,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中,介紹自己的產品功能,這種是很快能夠找到鐵桿粉絲的。
4. 知識科普。講你的專業知識,然后用一種更輕松、年輕人喜歡的方式,通過這種專業知識的講解積累很多(比如對紅酒感興趣的粉絲),然后你再做賣紅酒的轉化,那你會發現效果特別好。
5. 一個號最好只專注在一個領域。我們發現有很多企業做抖音帳號今天賣雞蛋,明天賣那個,今天拍萌娃,明天擺萌寵,這樣就很難積累到核心分析。
如果你在垂直的領域去做,大概2—3個月的時間就很容易有幾十萬的粉絲了,上到幾十萬的粉絲之后,你才能夠思考變現的問題。
抖音運營方法論
1. 首先要做粉絲。最起碼得先有粉絲,在此基礎上才能去轉化。
2. 做精準的人格化運營。
3. 做有規模化的用戶新增。
增粉的第一步是最難的,從0-30萬粉絲比較難。所以我們一開始所有的工作,都圍繞著如何找到漲粉30萬的路子。這個路子有了之后,很快就可以從30萬做到100萬。但是100萬到200萬又是比較難做的。從我們目前的感受來看,100萬粉絲是性價比比較高的,對企業而言,也是投入產出比最劃算的,再往上做,很可能要花數倍于之前的投入。
4. 數據思維做投放。
我們會在很多賬號上做產品投放,有的賬號投放出來ROI是6.6,這個比例我們認為是OK的,可以繼續加大投放。但是有些號轉化率只有2,這種就需要叫停。包括我們對內容的測試也是如此。如果這條內容幫你帶來的ROI很低,說明不對,要繼續改。
5. 不用迷戀名人光環。
目前61%的網絡消費者,更傾向于親朋好友的推薦,而不是名人代言的產品。所以在找代言人的時候,不用非得名人網紅,因為找他們的成本真的非常高。
6. 粉絲量不等于帶貨量。
你會發現,很多千萬級的大號,電商轉化都非常差。
其實這也是說明抖音運營已經進入2.0時代,不是有粉絲就一定能帶貨。你的粉絲要非常精準,才能變成一個具有強帶貨能力的賬號。所以這里面還是有很多很多中小號可以運營的空間。
7. 有耐心、有耐心、有耐心。
同樣的產品,不同的內容形式,會有不同的銷售結果。
但如果你想要爆款,一定要研究數據和用戶。同樣的一個話題,不同的表現形式下,跑出來的數據都是不一樣的。一定要多測試爆點在哪里,只要你找到那個點,一條視頻,就能獲得幾百萬的轉化。